你也許不相信,但是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健康中心癌症流行病學家理查史帝芬斯發現,歐美工業國家乳癌發病率偏高,可能與夜間燈光有關。不僅如此,夜間光線還跟心臟病、肥胖症、憂鬱症有關。而這種夜光,即使非常微弱,例如睡眠時使用的夜燈,也會影響健康!
紀錄片《致命光害Lights Out》中,一群世界頂尖的神經學家、癌症專家、眼科教授及光研究計畫主持人,經過長時間研究和實驗後發現,人類在夜間入睡以後,大腦會分泌一種褪黑激素(Melatonin),這種神奇的天然荷爾蒙不但會幫助入睡,更能調節人體各類活動,維持生理時鐘規律運轉。但是,大腦必須在黑暗的情況下才會正常製造褪黑激素,而夜間的燈光則會嚴重抑制大腦製造褪黑激素,從而使我們因褪黑激素不足而導致身體病變。
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,即使只有90勒克斯,也就是相當於床頭夜燈或是電腦螢幕的亮度,就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合成長達一個半小時。因此,受害最嚴重的就是夜班工作人員了。紀錄片指出,夜班工人在明亮的光線下工作,亮光抑制了褪黑激素的生產,而褪黑激素卻是對抗癌細胞的有效機制,因此夜班工人喪失一項重要的夜間保護機制,以致罹患乳癌的風險大幅升高。
美國湯瑪斯傑佛遜大學光研究計畫負責人喬治布瑞納博士指出,夜班工人除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日班工人高出兩倍以上之外,夜晚工作場所的光線更紊亂了他們的生理時鐘,使得血壓升高、代謝加速、腸胃不適、情緒不穩,進而導致認知能力不足,工作表現較差。如今,夜班工作已經與類固醇、紫外線、柴油引擎廢氣並列人類的高風險項目。
紀錄片還會告訴觀眾關於睡眠長久以來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。例如,半夜睡不著怎麼辦?過去,專家會告訴你,起床,打開電燈,放輕鬆,找本書看,或是看電視,睡意自然會來,然後上床睡覺。但最新的建議是,絕對不可開燈起床!要在漆黑中繼續靜靜的躺在床上,如此我們的生理節奏系統就仍停留在晚上。如果開了燈,生理 |